阿里裁员,互联网中产梦醒时分

日期:2023-05-28 16:41:31 来源:真故研究室

谁动了中国的造富机?


(相关资料图)

文 | 石雨菡

编辑| 龚 正

5月23日,阿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发酵。传言阿里近期将裁员20%,阿里云裁员比例为7%。尽管网上不乏自称是阿里员工的人表示确实被裁,但25日,阿里发表声明称,相关裁员消息系“谣言”,并称今年要新招15000人。

2021年开始,BAT在内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启瘦身模式,“毕业”“领大礼包”等词汇也开始成为互联网人中间的暗语。一波又一波裁员背后,是被称为中国最亮的经济名片——互联网行业造富能力趋弱的再确认。其本质是经济发展放缓时代,互联网赚钱方式从规模扩张、向内生降本增效的转型。另也有观察人士称,互联网裁员亦有受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科技股融资造血能力的抑制有关。

#01

谣言和真相,哪一个?

5月23日,不少网友爆料称,从5月16号开始到5月底阿里将裁员20%起,涵盖淘天业务、本地生活、菜鸟以及大文娱等,阿里云裁员比例也达到7%。裁员赔偿为N+3并赠次月社保。

似曾相识,去年5月也有人爆出阿里大裁员20%至30%,裁员形式为集中裁员加闪电裁员。根据阿里财报,去年3月—6月阿里员工数减少近万人。尽管没有达到传言中的比例,但网上消息也不算空穴来风。

而一年后,“阿里访客中心会议室被预订满了”的情形似乎再次上演。不过,今年这波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再次被阿里否定。

先是有菜鸟内部员工辟谣“阿里大规模裁员为不实消息”。阿里云内部虽证实有裁员之事,但口径是“正常组织岗位优化”,裁员比例在7%左右。

“每年公司会进行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此次人员调整的时间为5月,是在4月底发放完年终奖后启动的,整体优化比例约7%,补偿标准为N+1+1,未休的年假、陪伴假等均可折现。”上述自称为内部员工的人向媒体表示。

前阿里云员工张辉分析称,对阿里这样的平台性公司来说,如真是7%的裁员比例,那确实是正常操作。

关于裁员原因,从公司层面看,一是3月阿里将组织架构拆分为1+6+N,每个组织将自负盈亏;二是阿里云计划独立上市,或需要一份靓丽的财务报表。

“伴随阿里分拆可能会合并许多业务,这样会使得业务调线面临冗余,而优化人员也能够降低部分用人成本。”张辉说。

从阿里员工数量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阿里实际一直处于缩减规模状态。2021年底阿里整体员工数量为25.93万人,2022年底该数据为23.97万人,一年时间阿里员工减少了近2万。截至今年3月,阿里员工数又减少超4500人。

再一次被裁员舆论困扰,阿里员工也人心惶惶。有网友为阿里人支招与HR谈话时的tips,小红书上也有自称是阿里员工的网友发帖称:阿里现在进入了“震荡期”,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底下有人评论道:自己是阿里外包的,也被裁90%。

裁员消息愈演愈烈之下,5月25日晚,阿里官方声明称淘宝天猫、阿里云、菜鸟等业务裁员是谣言。并表示2023年阿里六大业务集团总计要招新1.5万人,其中校招超过3000人。

▲ 图 | 阿里官方辟谣

“我们从未停止过对自我的革新与升级,从未停止对优秀人才的招募和培养,这是面向未来长期发展的活力之源。”阿里官方称。

不过,阿里并未明确指出谣言具体指向的是哪些信息。早先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招人和裁员是不冲突的。“估计是裁掉贵的、不合适的,再用更便宜的年轻人来干活,降本增效。”

#02

阿里云独立上市前的报表增亮?

一周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发布全员信,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同时,张勇认为这是阿里云二次创业的新机会,并提出将阿里云打造为“世界级科技公司”的愿景。

与其它部分尚需要淘天业务输血的业务不同,阿里云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不过面临营收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下跌的风险。

放在阿里整个架构中看云智能,它显然是阿里集团最重视的业务之一,不仅张勇亲自带队,国内“千模大战”的形势下,阿里推出的“通义千问”也是国内大语言模型强有力竞争者。

阿里云曾一度是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数据显示,阿里云的营收从2015年的30亿元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400亿元,2022年营收也超过770亿元,稳居国内云计算头把交椅的位置。

但回看2019年阿里内部曾提出“三年千亿”的目标,2022年阿里云的成绩显然未完成KPI。此外,2016—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75%、121%、101%、84%、62%、50%、23%。国内市场份额也由45%跌至36%,增速下降,领先优势一再缩小。

之所以增长发力,近年阿里云客户的流失和新业务拓展的不顺,被认为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2022年,Tiktok由于受美国政府制裁,宣布将数据迁移出阿里云,将美国用户的数据信息迁移到甲骨文公司(Oracle)的服务器上。而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时阿里云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字节业务提供的。同样,在线教育行业的调整以及游戏版号的收紧,阿里云的客源增量也随之减少。

B端进入存量竞争,政务G端领域成为阿里云想要撕开的口子,不过这也并不容易。

首先瞄准政府肥肉的竞争对手林立。截至2022年7月,华为云连续5年居政务云市场份额第一,在其之后的是浪潮云、中国电信、紫光云等。

2021年,为了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保障国企的数据安全、确保自主可控等,由运营商主导、央企参与的“国资云”开始入场,目前已经至少有16个省市纷纷建立自己的国资云。

▲ 图 | 基于安全和可控,国资云开始入场

基于对政务信息存储安全性、稳定性的高要求,阿里云作为民间互联网厂商,很难从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等运营商手中抢夺份额。

而更致命的是,2021年阿里云曾因未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安全漏洞,被工信部暂停合作单位资格6个月。这一漏洞曾被认为是‍全球性的重大漏洞。

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机房宕机超过10个小时,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这也被认为是张勇直接兼任阿里云智能CEO的导火索。

各种压力之下,阿里云的转型之路并不好走,大语言模型或是阿里云的一大出口。但发展大语言模型十足烧钱,短期内商业化落地变现并不容易。

赚钱能力趋弱之下,曾经的人手富足,变成了人员冗余。

目前阿里组织架构已经拆分,但阿里20多万的员工数,仍是腾讯的两倍。据媒体报道,阿里云直接开发大模型的研发人员约有数百人,仅达摩院语言实验室就有 100 多人。对比之下,研发出ChatGPT的OpenAI,2019年员工总数只有100人左右,到2023年1月才扩张到375人。

阿里可能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阿里创始人马云早前曾指出:“阿里做到102岁,也不应该超过5万员工。”

#03

互联网为何造富失速

互联网“瘦身”,阿里是代表,也是行业缩影。

从2021年开始,电商、教育、视频内容、出行等数十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大裁员模式。在疫情冲击下,“降本增效”成为全行业求稳的标语。

观察人士认为,本质上,这是全社会对互联网造富与实现阶层跨越能力减弱的再确认。背后也是互联网赚钱方式的转变——存量时代下,从规模扩张型转向降本增效型。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了三轮财富创造。第一轮是下海经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轮是房地产,如今一套房子仍占居民财富中70%的份额;第三轮则是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下发展起来的互联网。

▲ 图 | 下一个造富的点在哪

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有技术和知识的年轻人,提供了优渥薪酬的岗位、福利和阶层上升空间。

仅以媒体行业为例。在传统媒体里月薪1万元苦哈哈的写作者,转型到互联网公司做市场后,在抢人时代,跳涨到3万起不是难事。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财富外溢,比如楼市。在北京互联网公司集中的海淀区,租房价格受一些互联网公司每月1500元租房补贴的影响,该区租房价格要比其它区贵1500元。受互联网+学区房影响,海淀区的买房价格也能排进北京前三。在杭州也是如此,阿里的高薪被认为推高了杭州房价。

但随着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造富的神话目前看难以持续,这就带来了连锁负面影响。

首先是职场动摇。曾经的大厂工作稳定、高薪、有面儿,现在是内卷、躺平、35岁年龄焦虑。

其次是曾经的外溢经济效应,转为动荡。这几天,杭州的房价面临关注。高速增长时代,不少高收入的大厂人、高负债买了大房子。但现在,家庭收入不再稳定。

阿里云前员工张辉说,在杭州,自己身边有一些身负高额房贷的大厂同事,开始担忧自己被裁,高额房贷如何还的问题。

除了公司原因、行业原因外,亦有熟悉国际动向的观察人士称,今年开年17周,中国的指数走势一直低迷,本质是国际金融资本牢牢压制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进而影响着上证50和沪深300。

这背后一个侧面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压制着中国科技股,中国科技企业从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减弱,创新与发展动力受到拖累。裁员等是表,这些才是因。

当然,也不都是悲观消息,人才永远是流动的,一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新的人才吸纳池。

根据脉脉发布的《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3》,2022年互联网岗位减少50.4%,但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行业职位量分别上涨297%、199%、143%,显示出增长潜力。

同样,近年AIGC行业人才招聘需求量暴增。2021年1-2月,AIGC领域岗位数量同比暴增281.88%。随着ChatGPT走红,2023年1-2月AIGC人才招聘需求数量同比上涨31.3%,创历史新高。

目前看,2023复苏是趋势,但这条路在内外影响下,注定不会好走。

- END-
如果您有线索或想要讨论更多,
欢迎在后台输入关键词“读者群”,加入我们。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